文章导读
交通事故,这些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情形,80%的驾驶员不知道 驾驶车辆发生事故在...
https://m.zgjtsg.cn/nous/info/aid/2126.html
交通事故,这些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情形,80%的驾驶员不知道
来源:上海高院
执笔:闻 强 嘉中人民法庭 法官助理 法学硕士
2020年1月9日,宋某驾驶机动车与驾驶电动自行车的朱某发生碰撞,导致朱某左小腿、左手、腰部软组织挫伤,腰L1、L4骨折。事故发生后,宋某驾车逃离现场。
保险公司主张
朱某诉至法院后,承保事故车辆的保险公司主张,因宋某存在肇事逃逸行为,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的相关条款,保险公司在商业三者险的范围内不承担赔偿责任。
宋某主张
保险公司的商业险免责条款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加重被保险人责任的格式条款,在签约时未履行充分的提示说明义务,故该免责条款不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判决
上海嘉定法院经查明案件事实后认为,本案中,因宋某在事故发生后驾车驶离现场,被公安机关认定为逃逸行为,而交通肇事逃逸是法律明确禁止的,且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的责任免除条款中作了规定,用大于周围文字的字体,以加黑等方式突出印刷作了提示,并在保险单中以重要提示的方式再次指出免责条款的具体位置,以方便投保人查阅,故本院认定保险公司已经尽到了提示义务。
况且,宋某的逃逸行为是故意严重违法行为,其不应当被予以商业险赔偿作鼓励,如加以赔偿,对社会导向性不利,放纵了驾驶员的违法行为,因保险条款未违反公平诚信的原则,故被告保险公司拒赔商业三者险的意见,本院予以采纳。
最终法院判决
除去保险公司交强险理赔的部分,朱某其余损失由宋某负全部赔偿责任。
法官心语
驾驶车辆发生事故在所难免,一般情况下交强险和商业险足以覆盖赔偿范围,事故发生后,驾驶员要做的就是配合交警处理事故,必要时配合人民法院处理理赔事宜。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商业险不予赔偿,且驾驶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以外的其他行政或刑事法律责任,应予注意:
01、驾驶未投保商业险或商业险已过保险期限的车辆
未投保商业险或商业保险过期的,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只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若赔偿数额超出交强险范围,则由驾驶员按照事故责任承担赔偿责任。
02、驾驶证、行驶证已过有效期限或驾驶车辆不符合准驾车型的
此三种情形均属于无证驾驶,在车辆所有人、管理人与实际驾驶人不一致的情况下,实际驾驶人有这些情形之一的,也属于无证驾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的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实际驾驶人造成损害有过错的情况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的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且保险公司可以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向侵权人追偿。
03、非营运车辆从事营运活动
《保险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未履行通知义务的,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近年来大量网约车平台开始运营,且部分平台对驾驶员的资质和车辆性质把关不严,不少非营运私家车通过网约车平台从事营运活动,因该种行为导致了车辆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若被保险人未将相关情况告知保险公司,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将在商业险范围内拒赔。同时,用非营运车辆从事营运活动属于非法营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将被处以最低三万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04、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不仅包括驾驶员驾车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驾驶员弃车离开现场也属于肇事逃逸。在保险理赔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肇事逃逸后,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赔偿,超出交强险的部分,最终由事故责任人负担。此外,交通肇事逃逸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驾驶员应当立即抢救伤员。根据该法第九十九条和一百零一条,肇事逃逸的,将被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考。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5、醉酒驾驶机动车或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的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且保险公司可以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向侵权人追偿。
06、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除此以外,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将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将依据《保险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处以行政处罚。
END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丨奚晓诗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
快速咨询专业交通律师